第502节 台北(一)(1 / 2)

旅明 素罗汉 2260 字 2020-05-18

连绵的雨雾不停飞过,将磺港笼罩在了一片迷离之中。

虽说台北在冬季是多雨季,但是夏季雨水同样不少,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季风带来了无穷水汽,令岛北山河经常处于处于风雨交加的状态中。

在穿越众这个位面,十七世纪的大台北地区,依旧保持了原始风貌。这片被森林和群山覆盖着的深蓝色土地,包括通向台北盆地的整个基隆湾港区在内,依旧是森林地带。绝大部分地块还没有开发。

甚至唯独被穿越众下力气整改的,则是磺港。

磺港的位置比较偏,基本上已经在台湾的左上角了。在后世,磺港距离后世最繁华,最核心的大台北地区有点远,只是一处不痛不痒的港口而已。

而在这个时间段,台北唯一可以称得上“市镇”的,恰恰就是此处。

由于附近的河滩出产高品位的露天铁砂矿,所以磺港在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了矿业+海河联运的工业型港口。穿越众不但下大力气建港,还顺带着将此地扩展,建成了一处市镇。

其实从理论上来讲,台湾是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开发的,道理很简单平原能产生的财富,远远大于山地。

比起广袤的澳洲平原,南洋群岛和北美大地来说,台湾除了台北盆地和台南这两块小平原之外,就没有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土地了。

然而在后世,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历史原因,结果导致了大台北地区的繁华和台湾总人口的暴涨。这个其实就和香港的繁华一样,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例,是不可复制的。

穿越众自然无需如此。

对于穿越众来说,目前台湾所能的,是台北的铁矿和硫磺,另外还有苗粟的石油和台南平原的粮食作物,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在老爷们眼里,其实台湾就是一处初级原料的大矿场,地位很低,在渡过初期的孵化阶段后,这里肯定会慢慢沉寂下去。

穿越众自然不会将资源投资到前途不大的基隆湾乃至台北盆地去建个什么大台北区,至少眼下就是如此。至于今后谁爱去谁去,反正地盘都圈下来了,子孙几百年后真要繁衍到那个份上,自然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之前在基隆湾的少数建筑就被数放弃,譬如从西班牙人手里买来的圣萨尔瓦多堡,现在已经变成一处废墟——石块都被拆下来装船运到磺港修栈桥去了。

现在,远离基隆湾的磺港才是台北的核心地带。

三年时间,通过穿越众的辛苦劳动,原本不起眼的泄湖区已经改天换地,变成了一处包括矿石码头,吊车,居民区,奴隶营等等固定资产在内的正规城镇。

而磺港区的总人口数,也随之达到了6000之多。

除了驻扎在此地的一个正规军步兵营之外,港口里还长期驻泊着几艘小型护卫舰用来控制洋面——台北外海没有强力对手,最多的就是福建船和日本贸易船,所以没必要用大船。

而磺港镇的平民来源可就复杂多了。

除了来自各省的明国移民外,台北本地土人和南洋奴隶也占据了磺港镇人口比例的很大一部分。

从一开始就和穿越众打交道的凯达格兰族开始,现在已经有不少土人定居在磺港镇了。

当然,台北“改土归流”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磺港这里和台南不一样,那边聚集了穿越众绝大部分的资源,可以在一开始就用各种有利条件去尽量和平的收复土人。

而磺港一开始就是个工地,要什么没什么,不可能给土人展示什么文明先进性,所以手段就要“略微强硬”一点了。

于是伴随着穿越众在磺港周边的扩张,一系列的战斗就发生了。

真正打起来,土人自然不会是对手。

当初西班牙人在和淡水的土人打交道时,和他们的荷兰老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