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指挥中心十几个参谋规划出来的飞行攻击航线高度重合,足以说明这套系统的不凡之初。
“这条航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所接受出来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比如卫星检测到某区域内出现障碍物,或者说出现新增雷达阵地的话,则就会重新规划相关的飞行路线。”
“那么如果所有的攻击航线均受阻的话,无人机又该如何应对呢?”肖云飞问道。
吴浩闻言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无人机会并将情况迅速反馈至后方指挥控制中心。并且暂时中止任务,在空域外盘旋,等待新的命令。
如果后方命令下达,要求继续进行攻击的话,那么无人机会选择一条风险最低,任务成功率更高的航线继续开始执行任务。”
“如果需要无线电静默,或者与后方联系补上呢?”提着这样刁钻问题的是陶广成。对于他来说,这也是很多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所遇到的一种极端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飞行员来自主决断了,是继续执行这种高危险,甚至是死路一条的,成功率太低的任务,还是脱离战场返回。
而相比于人,无人机其实面临的抉择也更加复杂。无人机本身就是替代人执行任务的,所以它不怕被击落,更不怕牺牲。
这样固然会降低损失,但是这种不可能成功,或者成功率很低的任务,到底值不值呢,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要看无人机运用部门所预设的程序或者说命令了,如果是必须要完成任务的话,那么无人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启动相应的预设指令,从而选择一条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去继续执行任务。
如果预设指令是保存实力,那么无人机在这时候就会选择放弃任务,然后进行返航了。”吴浩给出了一个接近于满分的答案。
虽然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它再智能,再聪明,它都是一台机器,或者说一架飞机。拥有最终决定权的还是人,它如何运用,或者说表现如何,这也取决于运用它的人。
就像一场战斗的胜败,决定性因素很多,但无论如何,主官都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